自动化专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 2019-01-28 来源: 管理员
所谓职业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科技含量、技术密集程度明显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对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已十分迫切,而现有的培养体系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出现了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标准,无法适应岗位要求,所学知识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短期内难以适应一线工作要求。因此,发展职业素质教育,既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一种需要,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有利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推广生计教育,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法国在1975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强调职业教育,在初中三、四年级必须开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科目,80年代末,法国更加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由此可见,在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已经落后,职业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迫在眉睫。
一、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通常意义上讲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人才的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现代教育主张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育的全部,我们更注重学生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力,职业素质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培养职业岗位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职业素质的培养无论对整个社会、学校乃至学生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无论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看,还是从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现实情况来看,高素质人才始终是最重要、最有潜在优势、最可持续发展也最可靠的战略资源。职业素质教育是中国制造业大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渴望各个领域能有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适应加快科技成果开发、应用与转化的需要,符合具体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正是目前最欠缺的人才,其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普通本科专业素质教育无成熟的经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应把握时机,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加快培养步伐。
其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学生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招生,工作岗位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这一发展的明显特征在于人才培养必须符合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大学教育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由游离于经济发展之外,转向为经济发展服务,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紧密结合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为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结合社会需要办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教育优先发展的世纪,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在办学规格、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工的细化对现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像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那样,教育的好坏不但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我们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关资料显示,相关专家对我国的许多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后证实,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大学毕业生时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历和证书,他们更看重其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即较高的职业素养。企业对这三大方面是有具体要求的,在个人基本素质方面,希望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在基本职业技能方面,认为学生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精神方面,希望学生不仅具有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尤其需要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大学生毕业时首先面对的是职业的选择,学生要进行社会角色转换。为了就业,学生面临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学生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和工作,取得稳定的工作岗位,职业素质的高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如何具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为出发点,培养面向自动化行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人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1.专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社会实践,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这其实就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一部分。专业知识是学生提高自身技能的工具,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其谋生的手段。在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多给予学生校外实训的机会,校外实训给予了学生工学结合的条件,学生可以将课堂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在校外实训中,学生的工作行为会受到企业生产的质量、任务要求以及生产纪律等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企业环境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必要的社交礼仪。在校外实训中,学生感受的职业道德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又容易引起思想共鸣的人和事。学生进入职业岗位,是否诚实守信直接影响到其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校外实训中,通过实训老师的指导和基地员工的示范,学生会形成敬业、爱业、守信、守时的职业道德,使其人品与职业道德都得到升华。校外实训实行8小时工作制、按照企业模式实行上下班打卡,要求学生严守纪律,有的实训过程师生统一着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念,通过校外实训,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著名企业家弗尔奇说过,在这个时代里,如果只善于守成,而拙于创新,无异于坐以待毙。创新是企业的根本出路,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人才素质的精华。没有创新,企业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甚至会在与对手的相互较量中消亡。因此,员工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特殊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创新首先是理念创新,也就是在理论、观念上的创新;其次是策略创新,就是在运作方式、环境营造、体系谋划上的新思维;实务创新就是在业务内容、操作方式、研发手段方面有新的突破。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当今是知识迅速膨胀的时代,先进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具有内在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和补充所需知识技能,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接触新领域,拓宽思维空间。第二,要具备信息化运作的能力。产业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输、信息载体和信息表达的形式,对企业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切要求现代企业员工不仅要及时收集整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社会、政治、市场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要随时把自己生产经营发展的活动和成果转换成信息,进入信息网络。第三,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企业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这要求企业员工不仅要有一种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而且要善于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寻找新机会,挑战变革。
3.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趋增强的时代,合作和团队精神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配合,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真正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条件要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的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合作精神业已成为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团队合作精神,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老师在讲授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要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尊重别人,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出现矛盾和分歧时,要教育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为整个团队着想。教师可以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以小团队形式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团队学习中使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小规模的新型学习组织形式在课内可以作为讨论小组,在课外可以作为互帮小组,在实习和操作时可作为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团队成员之间只有角色分工,团结协作,才能顺利完成整个作业程序。
4.心理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活动。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对每个人来说,不但机遇与挑战同在,而且往往成功与挫折并存。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对于生活在新世纪时代大多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更加重要,它是适应环境、赢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担负三大任务:一是培养各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包括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他各种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心理指导、咨询,包括职业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人际关系咨询。三是维护心理健康。其根本任务是有目的地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智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构建。